网站首页
INDEX
意见留言
LIUYAN
本站导航
SITEMAP
   QQ空间留言代码新闻中心-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免费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个性QQ空间留言代码 收藏到QQ书签

关于科索沃战争


  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是时尚潮人世界.本站致力于分享发布最新最个性的QQ空间留言代码、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个性空间留言代码.为你准备了最时尚的QQ空间精美素材、QQ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彩色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请您经常关注QQ资源站┆QQ空间留言代码站.我们将为你的个性QQ空间而不断努力!

QQ空间留言代码使用:查看留言效果点击下面效果浏览网页查看。 步骤:复制代码→进入浏览网页→在方框区Ctrl+V粘贴代码→下方自动出现留言效果。效果预览:http://www.psahz.com/qqkongjian/yulan/使用方法:直接复制以下代码发表到QQ空间留言中。代码如下:

关于科索沃战争

在20世纪末又爆发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科索沃战争,这场发生在世纪末的战争,不仅给世界局势和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和深刻反思:21世纪的国际安全形势如何?战争的热点在哪里?未来战争将以何种面孔出现?大国间的关系怎样?跨世纪的国防建设如何发展和巩固?诸如此类萦绕人们心头的重大问题,都可以从科索沃战争中找到一些答案。
一、科索沃战争的由来和发展
南联盟仅是欧洲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小国,现有人口1000万。由于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导致原南联盟国家一分为五,独立出4个国家,后来的南联盟为塞尔维亚共和国与黑山共和国。而科索沃仅是南联盟的一个自治省,被塞尔维亚人视为其政治与文化的发祥地。科索沃问题由来已久,14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后,阿尔巴尼亚人大量迁入。1878年塞尔维亚宣告独立,科索沃并入该国。二战期间,科索沃为意大利侵占。战后重新划归塞尔维亚,其居民大部分是阿族人,于1963年成为自治省。从1981年起阿族人要求完全“独立”,并于1991年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科索沃中由于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他们对塞尔维亚人的统治,早就心怀不满。在二战后铁托领导期间,通过宪法给科索沃一定自治权,基本上平息了民族矛盾。1989年后,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分化”的影响,民族矛盾又尖锐起来。1997年,阿族人暗中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加紧对塞族人进攻。1998年2月以来,得到西方国家明里暗里支持的“科索沃解放军”与南联盟军警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98年10月以后短短几个月,阿族武装分子发动了400多次袭击,造成了40多名塞族警察和平民死亡,还绑架了8名人民军战士。面对这种动乱的局面,南联盟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不得不对这种分裂活动进行镇压,警察在无奈的情况下被迫还击,打死了45名非法武装。由于南联盟始终倾向于俄罗斯,而且在巴尔干地区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该地区没有“绝对发言权”,因此,当科索沃问题出现时,美国认为是“天赐良机”,是彻底控制该地区的大好时机,因此借口“塞族人屠杀阿族人,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甘犯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对南联盟动武力。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超过3万架次,长达78天,使南联盟这样一个弱小国家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兵力是南联盟的37倍,财力是南联盟的696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平民1800多人丧生,6000多人受伤或致残。据国际有关机构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2000亿美元,而据南联盟有关机构估计为6000多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地把打击目标范围扩大到军事目标以外,炸毁桥梁66座、铁路12条、公路干线5条、机场5个,受到严重毁坏的机场7个;全国数以千计的房屋建筑和私人住宅受到破坏。特别是为了控制舆论,封杀正义之声,阻止真实情况传向世界,北约先后向南联盟新闻机构投下了1000多枚炸弹,造成几十名新闻工作者死亡和1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仅贝尔格莱德,就摧毁医院、幼儿园、学校、炼油厂、电站、文化体育场所和居民住宅等大量民用设施1134处,70%的地区电力系统受毁坏。更为惨无人道的是,把无辜平民作为屠杀对象,用导弹袭击难民营和难民车队,炸毁国际列车。将炸弹仍进阿族村庄里,炸死近百人,竟宣称“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北约的暴行,给南联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国民生产总值减少40%,工业生产同比减少45%;失业人数增加33%,2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60%的人接近贫困线;无数家庭亲人离散,约有10万人丧失一切流落街头,300多所学校严重破坏,150万儿童无法上学,处于挨炸受饿之中,剥夺了孩子们应享有的一切;约100多万躲避战火的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向邻国。据国际有关机构估算,如果得不到外援,南联盟重建需要350亿至550亿美元,恢复到战前水平需要16年,恢复到1989年水平需要25年以上。北约作为一个地区性军事组织,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的情况下,悍然出兵残酷轰炸一个主权国家,完全属于战争侵略行为,已构成国际法中所规定的战争犯罪行为。北约连续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北约飞机对南联盟的化工厂、制药厂、炼油厂、输油管道轰炸,导致大量有害物质外泄,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被释放到空中,多达数百吨的可燃性有毒物质聚集在几千米高空,然后向邻国扩散。多瑙河上出现了长15公里、宽400米的石油污染带,对多瑙河和黑海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北约飞机还投掷了会导致新生儿白血病和各种畸形病态的含轻铀导弹。还大量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弹。其后果相当于一场化学战争和核战争的后果。给南联盟及周边国家造成了严重生态污染,并将对整个欧洲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灾难性的影响。据悉,北约出动战机1000架,在南联盟进行了36000架次的狂轰滥炸,投掷和发射导弹、炸弹23000多枚,投下弹药重量达13000多吨,当量相当于当年美国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10倍多。据外电透露,美英共同体作为北约的核心,在加强对南联盟空袭中,甚至还讨论过使用核武器。可见,常规战争与核战争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时只是一步之遥。
在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人的爱国主义观念特别强,如今的塞族人仍把男人当兵搞得像结婚一样喜庆,军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同时,南联盟人民的军事素质非常高,大中学校学生和年青的公民都进行过军训。正规部队虽然只有十几万人,但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却有近百万。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地面战争,全民都能投入战斗。南联盟人民在战争中创造的最为奇特的一种“新式武器——人体盾牌”,胸挂小靶心标志的人群,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盾,守护在一些桥梁和电台等要害地带,显示宁死不屈的决心。可以说,一面面“人体盾牌”,就是南联盟人民的一颗颗“精神原子弹”,在战争中显示了巨大威力。特别是美国吹嘘的F—117隐形战机被南联盟人民军打下来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抗击北约的信心,也使美国人大丢了面子。
南联盟经受了西方大国长达8年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却能在北约狂轰滥炸下坚持2个多月,这一点就连北约自己也未预料到。北约领导人在轰炸前就扬言,轰炸持续最长一个星期,南斯拉夫就会出现内乱,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就会宣布投降。但是,北约军队平均每天出动600多架次飞机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并没有使南联盟人民屈服,其侵略气焰受到沉重打击,北约东扩势头受到遏制,使得刚刚出台的北约全球新战略严重受阻。南联盟坚持立足现有的国力条件和武器装备;立足持久的作战方针;利用特殊的地形、天候隐示真假,频繁变更作战部署;抓住高技术兵器的局限性,采取灵活多变的反空袭战术,严密而巧妙地隐蔽伪装,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北约的军事打击威力。南联盟反空袭作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作战准备充分。经过多年的战备施工,南联盟在各战略要地构筑了大量战备工程和防空设施,形成了完善配套、能打能藏的国防工程设施。早在北约发出空袭威胁之时,南联盟便开始进行反空袭的作战准备。一是构筑各战略要地的防空设施,加强防空部队的建设。其防空部队几乎与地面机动部队相当。二是战前进行了广泛的战争动员,落实了各项防空措施,基本做到了“导弹机动,飞机入洞,人员疏散”,有效地保存了军力。三是美英“沙漠之狐”行动后,南联盟曾专门派人到伊拉克研究反空袭作战的经验教训,探讨反空袭战法。特别是研究探讨了如何保存军力、如何拦截巡航导弹、如何打敌隐形飞机等一些具体措施。
第二、作战方法灵活。一是避敌锋芒。北约空袭初期,南联盟有效地隐蔽了防空力量,特别是性能较为先进的米格—29飞机和防空导弹,使其尽量减少损失。二是重点抗击。集中主要力量防空于重点地区,抓住敌低空轰炸、求援等时机,打击空袭之敌。南联盟防空部队没有采取一般化的防空体系,而是采取了疏散的机动式防空部署,做到能藏、能打、能机动。三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针对北约空袭的规律,广泛采取佯动迷惑、航线设伏、突然开机搜索、突然打击等战术手段,有效地抗击了北约的空袭行动。
第三、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优势。南联盟充分利用其境内山多林密的复杂地形和阴雨多雾的天候条件,有效地隐蔽了军队的部署、机动和打击行动。
第四,广泛实施信息战。一是电子战。空袭过程中,南联盟积极与敌展开了电子斗争,使北约并没有夺取预期的制电磁权,南联盟雷达仍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情报战。南在空袭伊始即宣布驱逐参战国所有记者,组织群众昼夜巡查,清除敌方耳目,削弱了北约的情报搜集能力。三是心理战。南联盟利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空袭造成的灾难,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宣传反空袭战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是网络战。南通社为随时提供南联盟遭空袭的情况和战果,专门开设了“科索沃危机”网站,号召全世界塞族人团结御敌,南境内的一些“网吧”还用各种方式鼓励网民们上网抗击西方媒体,有的电脑专家还以互联网为武器,向北约总部及其成员国政府的网站实施攻击。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二个多月的狂轰滥炸中,南联盟人民灵活机动地进行了抗击,已击落各种精确制导导弹238枚,击落战斗机61架、无人驾驶飞机30架、武装直升机7架,并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北约投弹成功率不足50%,毁伤有效率不足20%,并迫敌多次取消空袭任务,将炸弹弃投大海。南联盟80—90%的坦克和装甲车、75%的地空导弹、60%的飞机和50%的补给能力基本上被保存下来了,驻科索沃部队中的300辆坦克仅被北约击毁13辆,也说明了北约的战绩不佳,效果平平。1999年6月10日,南联盟军警部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一台台完好无损的装备,一队队兴高采烈的士兵,宛如凯旋之师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庆典,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万架次的飞机,扔下了一万多吨炸药,对南联盟实施了空前野蛮、残酷的轰炸,而南军仅有462名军人和114名警察为国捐躯,百分之八十的军事实力得以保存。南联盟军队之所以能在抗击北约空袭中取得令敌料想不到的战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联盟部队中反空袭作战力量在编制上占有较大比重。南联盟军队总兵力虽然只有11.4万人,却编有22个防空炮旅(团)和9个地空导弹团(旅),仅陆军就编有约2000件防空武器。南联盟在战前利用地下人防工事储备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并把一些重要的工厂转入地下,组织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的作战物资和军民必需品。国家拥有的财政收入和重要战略物资全部用于国防。在紧急征召预备役人员中,招募年龄在65岁以下的志愿者入伍,使南联盟总兵力由战前11万迅速增至18万人。
当北约轰炸进行到78天时,1999年6月10日,南联盟接受了和平方案,北约暂停了轰炸。南联盟为何接受三方和平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俄、欧、美三方提出的和平方案是国际社会努力调解的成果。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欧盟特使阿赫蒂萨里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为此进行了两天的会谈,说服了南联盟同意接受这一方案,从而使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北约内部在空袭问题上的分歧日渐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北约被迫从单一军事打击转向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的双轨策略,同意俄罗斯、欧盟的参与和调解,以及通过联合国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案。其次,俄欧美三方和平方案是一个经过多次酝酿、相互妥协的产物。从北约方面来讲:该和平方案基本满足了它一再坚持的“以北约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等条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进驻科索沃根本不是维和,而是想建立永久的战略基地。从南联盟方面来讲:一是该和平方案确认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科索沃问题在南联盟框架内解决;二是国际维和部队以联合国名义进驻科索沃,符合南联盟的联合国应在解决科索沃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三是阿族非法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将被解除,阿族方面在朗布依埃协议中提出的“在三年自治期过后对科索沃地位进行公决”的条款被取消,从而解除了科索沃独立的可能性。因此,这一和平方案也是南联盟顽强抵抗北约空袭的结果。再次,在某种程度上讲,南联盟是被迫接受上述和平方案的。北约70多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为了早日结束北约空袭,使南联盟人民摆脱战争的残害,南联盟政府和议会最终决定接受这一和平方案。
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国大使馆的战略意图
1999年5月7日11点50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馆舍毁坏。面对这一令人发指的罪行,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北约主要成员国领导人不得不表示“道歉”,但却又百般辩解,美国官方一开始就说是“误炸”,没有调查先下结论,而且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他们对这一震惊世界的大惨案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一个“技术失误事故”。美国五角大楼的发言人甚至强词夺理地宣称这种“误伤性的后果”是难以避免的。那么,美国这一疯狂的举动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是精心策划,还是“狂”中出错?据国防大学的军事专家和我国的导弹专家们讲,从军事角度讲,北约的这次行动完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根本不可能是什么“误击”和事故。而从战术角度讲,这种巡航导弹要命中目标就必须事先确定目标的精确位置,5枚导弹同时命中一栋大楼,更要精心谋划和组织,绝不可能是导弹突击失误造成的。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种导弹要想准确地击中目标,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具体说一是要掌握目标资料;二是要控制导弹飞行过程;三是要进行末端瞄准。在目标资料的掌握上,美国人有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地上的间谍,不可谓不先进。他们空中的卫星能够分辨清地面上的男人和女人;早在60年代,间谍卫星就能看清莫斯科红场上的小汽车牌照号码,能在高空拍摄到地面极低的头条新闻。科索沃战争前,美国已经在平时航空航天侦察的基础上,加上战时的紧急航空侦察,基本上查清了南联盟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准备空袭的大型固定目标,更是做到了了如指掌。每隔24小时,在南联盟目标上空侦察两次,能获得高清晰度图像。对天上有50颗卫星,空中有上百架侦察飞机不停地进行侦察的北约来讲,一个距市中心3公里左右、占地2000平方米、周围200米内没有大型建筑物、周围地形又开阔、相对独立的中国大使馆,美国人不可能看不到,也不可能不知道它是中国的大使馆,不可能看不见使馆上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在目标资料上是不可能搞错的。在导弹控制上,美国有卫星定位系统,有机载激光瞄准系统等。因此,美军的第三代精确制导武器在空袭近距离范围内的目标时,精确度已经小于1米,甚至在实验中多次达到了0.1米的精度;中距范围大都小于10米。不但如此,在能量上也在向一个新的高度发展,比如重4700磅的制导钻地炸弹已经能钻透混凝土层6.09米,或者钻透土层30.48米。这样说来,导弹的控制过程是不可能出问题的。在导弹的末端瞄准上,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的,命中精度一般已经在1米左右,这样的技术怎么能轻易误伤。从战术上讲,5枚导弹打中一个目标,在空袭术语上叫做集中突击,如果没有各种充分的准备,要打得这样准确是根本不可能的。对目标问题,美国人近年来控制得非常严格。他们所使用的导弹命中精度极高,在发射前需要预先将计算出的飞行轨迹以及军事卫星拍摄到的目标的地貌特征储存到导弹内部的制导计算机中,然后按规划好的航迹飞向预定攻击目标。或者在接近目标时,导弹本身携带的摄像机通过天线把目标特征传给后方或飞行员,由他们进一步修订坐标,确保导弹非常准确地命中目标。所以说,打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时间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美国人通常都要放到战略高度上精心运作。美军选择精确打击目标有一套完整程序,要经过多层审查,所以简单地说“失误”,恐怕连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从导弹攻击方式看,一枚导弹从五层楼贯顶直接打到第一层,造成大楼瘫痪;一枚从侧面切入,直接打击楼内具体目标;一枚导弹瞄准只有两层楼的大使馆邸,因稍微偏离目标才未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两枚则直接攻击地下室(一枚未炸),在地面以下炸出深达2米、直径10米的弹坑。多枚导弹从不同角度实施攻击,采用的是有钻地和穿透功能的高爆炸战斗部位,对一个只有五层楼的使馆进行连续两个波次的攻击,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要摧毁整个中国大使馆,置所有中国使馆人员于死地。后来,他们又辩解说是靠了一张多年前的旧地图,误认为是南联盟的武器库,还说什么是误认为是300米外的一座特需品供应楼。据前驻南大使介绍说,他在建这座大使馆时,当时那里是一片荒草地,没有几棵树,根本没有什么武器库。我们所建的使馆楼样式比较独特,在贝尔格莱德,根本没有与它相似的楼。战争已进行到40多天,美国既不知道中国大使馆的精确位置,也不可能把南联盟的“武器供应总部”与中国大使馆相混淆。北约又编造出“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藏到我大使馆内情报不准”的理由,这仍然不是此番袭击的意图。还辩解什么是武器系统发生了故障,这更是荒谬地推卸责任。种种迹象表明,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完全是有意所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北约发言人谢伊在记者一再追问下,不得不承认北约知道各国驻南联盟外交机构的具体位置,轰炸目标都是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选择和确定的。这再清楚不过地证明,把中国使馆确定为袭击目标,完全是蓄意而为。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到底为了什么?据军事专家们分析,出于两方面的战略动机。
一是要摸摸中国的底,试试北约新战略。美国是北约的核心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1999年4月24日北约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这一新的战略概念虽然表明要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同时明确了北约为维护其成员国的共同安全利益,能够在防区之外采取军事行动,必要时采取这种行动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这一新战略充分体现了美国自身的价值观和战略意图,美国将可以抛开联合国,操纵北约这一战争工具征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实现其“单极世界”的称霸美梦。美洲大陆对美国而言,已不存在什么对手;非洲大陆,更谈不上对美国称霸有威胁;它所认为的“战略对手”都在欧亚大陆板块上,欧亚大陆是美国建立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心舞台,只要控制了欧亚大陆,美国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了。美国认为,2015年前这段时间是美国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内,防止在欧亚大陆上出现新的对手: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正在强大的中国。打击南联盟除为北约东扩清除道路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及战略空间,达到削弱、制约俄罗斯。因为南联盟是巴尔干地区唯一没有要求加入北约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俄罗斯的亲密伙伴,也是北约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一大障碍。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声称:“南联盟是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最后堡垒,必须除掉。”如果美国通过科索沃问题使南联盟屈服,就证明俄罗斯无力阻止美国夺取俄的势力范围,一些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疑虑就会解除,北约东扩就会跨出更大的步子,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速度就会加快。虽然南联盟没有屈服,但美国对俄罗斯的试探已经达到目的。面对诱人的亚洲,美国不能不想起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两次大失败,对俄罗斯试探后,美国急于继续试探一下中国这个潜在的战略对手的“底牌”,看看中国在政治上、军事实力上及民心上到底如何。这对于美国下一步实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战略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要试验一下北约新战略在亚洲的阻力到底有多大。借空袭南联盟之机,悍然以导弹袭击我国使馆,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种丑恶目的驱使下采取的卑劣手段。如果我国仍然对北约无能为力,默默忍受,美国就可以断定北约东扩和构筑“单极”世界将可以畅通无阻了。事实却给了美国一记耳光。全中国人民群情激愤,中国政府强烈抗议,愤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暴行,这是美国没有想到的。1999年5月12日,我国牺牲的烈士骨灰从贝尔格莱德运回北京时,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和驻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领事馆及北约主要成员国驻北京大使馆不得不同时下半旗致哀。美国的星条旗在中国土地上下降,标志着在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被迫低下它傲慢至极的头颅!
二是给点“颜色”看看,让中国在安理会上别投反对票。国际社会和平解决科索沃的要求日益强烈,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也对北约的战争行动产生了极大压力。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挪威和西班牙等国的反战活动不断扩大,这些国家政界也出现了不同声音,要求停止战争,实现和平的呼声也在不断出现。克林顿政府被迫急于找台阶下,以结束这场可能被拖入泥潭的战争(越南战争已使美国人心有余悸)。北约本来打算“敲山震虎”,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美国非要以胜利者的姿态体面地下这个台阶,不然,在北约的兄弟们面前还有何脸面?有何威信?失去威信又怎能当世界霸主呢?而要想体面地下台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使联合国安理会同意按照北约的要求解决科索沃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条件最核心的内容是在科索沃部署国际安全部队,实质上是进驻北约部队。这显然是对南联盟主权的侵犯,南联盟当然要予以拒绝。当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如何解决科索沃问题时,中国理所当然地要对北约的条件投反对的一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难以实现其战略意图。北约借空袭南联盟之机,以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就是要恐吓中国人不要阻止北约的为所欲为,不要做与美国意图不相符的事,如果中国不听美国的话,在安理会上反对美国,那么这次的粗暴武力就是所谓的“颜色”。但是,主持正义,反对霸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是我们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在多次场合中,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在狂轰滥炸下面,中国不会同意安理会讨论任何政治方案,而任何政治方案必须征得当事国南联盟的同意,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行不通。这就表明中国决不在强权与霸权面前低下高昂的头颅。当三方和平方案提交联合国时,西方国家非常霸道,狂妄地提出一个字不准动。中国政府代表严正指出,联合国不是橡皮图章,方案中的内容不仅要修改,还要经过全体会员国的认真研究讨论。由于中国主持正义的立场,得到广大会员国的一致赞同,在联合国的决议中重申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和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的首要职责等内容,但对于决议中只字未提北约空袭给南联盟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中国投入了弃权票,表示了严重保留。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我国使馆,在袭击的背后有其深远的战略动机和意图。尽管袭击发生在欧洲,却是进军亚洲的前奏,是妄图压制世界上反霸力量,建立唯美国独尊的“单极”世界迈出的又一步。
三、深入研究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世纪之交,发生在人类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之际。所以,它有了更多值得思考的价值。当人类文明出现“第二次浪潮”,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因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不同,世界格局先是一极化,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国家。随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列强瓜分世界,形成美、英、法、德、日、俄的多极世界。科索沃战争意味着什么?我们还需要深入反思。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下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未来,重新认识战争的新视角。
(一)科索沃战争凸现出战争与和平的新走向
科索沃战争是当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件。霸权主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野蛮战争行为,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受到严重挑战,多极化趋势受阻挠,国际安全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苏联解体的10年,是北约“新战略”形成的10年,也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企图不断暴露的10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率多国部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海湾,给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霸权主义被一层“替天行道”的表象掩盖着。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战略企图的总暴露。它搞北约东扩,意在控制欧洲;借美日防卫合作之名搞“西扩”,意在控制亚洲。东西对进,分进合击,大有不可阻挡之势。然而,过早地暴露战略企图,则是军事上的一大忌讳。由此可以说,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失掉的是战略。
据美国官方自己统计,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采取的较大规模军事行动约计125次,平均每年2.8次。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40余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之多。而在这40多次较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直接使用武力的达13次。可见,霸权主义就是战争。多年来,美国从实力政策出发,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设想,其要点是:以构筑单极世界、开创“新美国世纪”为目标,充分利用所谓“战略机遇期”,在全球推进“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进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面软渗透。以优势军事实力和军事干涉政策为硬性强制力量,有选择、有控制地挑起事端,在欧洲搞“东扩”,在亚洲搞“西扩”,以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模式”建构世界。
冷战结束,世界呈现出的多极化趋势,与美国构筑单极世界战略目标的矛盾,成了上个世纪90年代,乃至新世纪影响世界局势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影响制约着“南北矛盾”、“西西矛盾”、“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是我们分析形势的大尺度、大背景。固然,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也还有可能引起战争之火,但这些战争之火一旦与主要矛盾相联系,就会有霸权的介入,就带有全局性、世界性。在千帆争渡,竞相发展的道路上,哪些国家和地区一旦“冒了失”,有成为“极”的可能或趋向,就会被美国视为其构筑单极世界的绊脚石,必欲扫清而后快。
在美国“东扩”、“西扩”的抉择中,下一个科索沃在哪里?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上,下一步棋子怎么走?人们研究科索沃战争,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科索沃战争的发生,改变不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也改变不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的脚步从来就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多极化趋势也只能在反复曲折中前行。同样,相对于“冷战”期间严峻的军事对峙,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要潮流。保持和平,发展经济,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呼声和政策选择。发展的结果是多极化,多极化更有利于稳定与发展。军事强权在道义上和利益上均站不住脚,最终也将力不从心。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特殊性。必然性是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实行军事干涉主义的自然延伸和升级;特殊性是北约在南联盟行使武力问题上,表现出的异常“一致”的决心。究其原因,这无非是北约欧洲国家幻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彻底解决”巴尔干问题,一劳永逸地使欧洲“和平化”。这种军事集团内部“一致”的决心,会随着美国构筑单极世界战略企图的暴露而出现“离心力”。科索沃战争使欧元贬值,美元升值,欧盟的国际地位大打折扣,这些不能不引起北约欧洲国家的思考。
一切联盟都是以共同利益来粘合的,一切联盟集团内部都还有各自的不同利益。“连横”也好,“合纵”也罢。当共同利益突出时,联盟就一致;当联盟集团内部各自的利益矛盾突出时,就离心。“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是美国的政治家告诉大家的。从长远看,美国不可能长期掩盖和推迟解决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战略矛盾,欧洲一体化的直接目标就是增强对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增大政治发言权。日本的如意算盘则是先搭车,待羽翼丰满后走自己的路,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日本早已开始说“不”了,今后更不会像美国的第51个州似的看着白宫的眼色行事。
可以断言的是,21世纪的全球斗争将异常惨烈。
(二)科索沃战争映射出美国新军事革命的战略企图
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曾说,海湾战争是他们20年实行军事改革的成功。那么可以说,科索沃战争,则是对他们10年新军事革命的检验。这场战争,检验着他们的新技术装备,新的作战理论,新的作战方式;检验着他们的“系统集成”,统帅部的指挥能力。
放眼科索沃战争,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在新军事革命中提出的:非对称作战,不接触作战,结构破坏战,信息战,精确战等,看到他们在把握制空权,掌握“信息伞”的情势下“自由”实施的“防区外精确交战”,全过程空袭作战和网结式进攻。通过实战,美空、海、陆的“全球作战”、“前沿……从海到陆”和“军种战略”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试验。但这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连续性大于创新性。与近年来美军历次对外军事干涉相比,除更加突出了空中打击,精确制导武器增多之外,作战样式基本与以往相似。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优劣悬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战争中无须进行战略性防御,在兵力集结、作战部署、后勤供应等各个环节,均未遭到火力打击。这种完全“自由”的战略进攻,没有普遍意义。当前,美军在整体上处于从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军队转变的过渡阶段。与此相适应,美军在战争实施上也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科索沃这场非对称作战,与美参联会确定的“主导布势、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定位后勤”四大作战观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战表明,近年来美军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夜战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在战场侦察、作战效果评估、武器装备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作战指挥很平庸。从新军事革命的潜力看,当前美军的实力并不具备必然的长远效应。美军把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战场上发挥的较为充分,但这也可能会成为美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阻力。
放眼科索沃战争,我们也看到了南联盟的民族精神,军心士气,看到了南军反空袭作战中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劣抗优的智慧和谋略。强大的北约在科索沃遇到了抵抗,不可一世的美军在科索沃不能速战速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兵力是南联盟的37倍,财力是南联盟的696倍。综合力量的优劣悬殊,是战争史上没有过的。这场战争最终以政治解决而结束,但南联盟以少抗多,以弱抗强的作战,值得人类战争史上大书特书一笔。
美军最怕的是人员伤亡。西方的战略家们甚至断言,美军只要死亡30—250人就得从战场上开溜。于是,从海湾到科索沃,他们摸到了一条经验:力求以远距离精确打击瘫痪对方,尽可能避免地面接触,力避和对方缠在一起。今后一个时期,不接触精确打击,是美军乃至北约进行“防区之外”军事行动的首选方式。空袭反空袭,将是攻防对抗的基本样式。
对于弱小防御一方来说,在战争指导上最大的困惑是能不能采取攻势行动。海湾战争后,国际军事评论专家指出,萨达姆在战争指导上的最大失误,是当他看到战争不可避免时,没有抓住多国部队正在集结兵力之际首先出击。假若多国部队在兵力集结时,伊拉克集中力量袭击沙特阿拉伯的机场,战争结局可能会重写。我们常讲,积极防御是攻势防御,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实时地进攻或反攻,才能摆脱防御的被动性。在以往的战争中,地面部队实施本土作战,攻势行动是容易做到的。今天,弱小防御一方没有打击本土的“长拳”,即远距离攻击能力,攻势行动如何展开?如果打击驻扎在邻国的敌军,战争会如何升级?防御者有利的作战时机之一是打敌立足未稳。在过去的战争中,敌在我本土立足未稳,问题容易解决。现在,敌在邻国、在公海,甚至万里之遥的本土立足未稳,能不能打?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
透过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出,美军进行的新军事革命,不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而是战略需求牵引的结果。技术进步只是为军事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军事革命的实现,按照什么目标实现,则必须有明确的战略需求。新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用于造福人类的经济生活,也可以用来制造杀人工具。海湾战争后,美军把新军事革命炒得热火朝天,完全是推行独霸世界新战略的需要。
科索沃战争,不仅表现出北约“新战略”棋局的布势,同时,它还代表着美军新军事革命的成果,对传统的军事观念提出挑战。怎样认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局部性”?科索沃战争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考。精确战,结构破坏战,瘫痪战,使原来军事哲学中的局部意义已经发生变化。当进攻者把导弹投向防御者的总统府时,对防御一方来说还是个局部问题吗?进攻者所采取的“点穴式”精确打击,每一点都是着眼瘫痪对方的全局来选择的。从单纯的空间概念来说,这一点是全局的一个局部;但从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来看,这一点则具有全局意义。就世界全局而论,北约“新战略”视野在防区之外,实际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战略大棋盘,构想是全局,而每一步落子则看似局部。正如专家们分析的:美国为独霸世界,开始在美洲,在自己的后院搞局部战争,后来到“中间地带”的索马里、伊拉克去搞,现在又到原华约国家南斯拉夫搞,那么下一步呢?照此下去,这一个个局部的棋子就会很快布满全局。海湾战争,直接卷入战争的有40多个国家,被称为2.5次世界大战,现已不是一般的局部战争了。科索沃战争,北约成员国19个,也堪称“亚世界战争”,这也不能再用“局部”、“热点”、“争端”、“冲突”之类的字眼来表述了。至于悍然袭击中国大使馆,已经是向世界宣战了。
总之,科索沃战争为我们认识美国的新军事革命的走向,研究未来战争,提供了一个最实际的参照物。
(三)科索沃战争引发出国防建设新思考
如果说科索沃战争是警世钟,那么它首先警示我们,21世纪的国际局势不容乐观。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但是,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平是脆弱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全与生存问题不解决,发展也难。国家的富裕程度愈高,对安全的需求就愈高。因此,有人提出,保护财富的手段应当随财富的增多而增多;国防力量则应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
国防安全,是国家一切其他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相适应的国防力量,国家就处在一种潜在的危险之中。并且,这种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危机。因此,国防事业的资源投入,首先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正确的选择和预先主动投入,将会产生多重的战略性收益: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国际地位。
国防力量,既不是个单纯的军事概念,也不是个单纯的经济概念。国防力量高于综合国力之中,综合国力的关键在综合。综合包含着双向性、兼容性,综合就是战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功,又与他们当年“星球大战计划”实施中的技术积累相联系。美军的新军事革命,是“星球大战计划”的继续,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在军事领域的展开。信息时代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影响、相互排斥的。这里的关键是建设思路问题。
在科索沃战争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目标选择,完全是按照美军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逐次进行的。从战略指挥控制系统,通信情报系统,信息传输中心,交通枢纽,到化工厂等重要经济设施,再到供水供电系统,进而扩展到医院等越来越多的民用基础设施,战争已经没有前后方之分、军与民的界限。国防的防线已不只是存在于边海防,它已经延伸到信息网络,渗透到电滋空间,扩展到太空,注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军事实力是国防力量的支柱。从世界军事攻防能力的现状和发展看,防御作战的战略重要性,是由战略进攻的能量、双方力量对比和其他现实条件的制约所决定的。打高技术战争,进攻与防御两种作战样式比较,战略进攻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科索沃战争表明,一个国家只有树立攻势国防观念,在力量的建造上,注重发展战略进攻能力,在战争初期就可以实施战略反攻,不给敌人以选择战场的自由,能够迫使对方分出力量进行战略防御;即使在战争长期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源头上减消敌战略进攻之势,这样的国防力量才具有“打赢”和威慑双重效应。地球变小了,防御的拳头必须伸长;时代发展了,以攻为守仍然是防御者摆脱被动的唯一出路。在当代,积极防御的战略形态就是攻势国防思想,即在力量的建造上具有战略上的敌进我进的能力,能够以“不对称”的力量、“不对称”的方法,给敌以“对称性”的还击。
国防的意义在未来,而不是历史。人类正在由工业社会走进信息社会,由资本经济走进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战争方式,从而引起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新军事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战争节约化。就武器装备的发展而言,进攻性武器显然比防御性武器更节约。美军在进行新军事革命中,很多技术是从商业市场来的。正如信息时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一样,新的军事变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泛的参与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军事正逐步进入“大武器”、“大战争”时代。美国战略学家认为,在这样的时代,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可能比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思想更有效,中国关于信息革命对地面战争的影响也许是最有可能获取硕果的领域。
由于新技术发展的持续,迫使军事领域的变革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从而使国防机器在新旧事物的稳定性在下降,有效周期在缩短。军事变革的重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将军事变革机制化,即通过建立国家军事创新体系,把军事改革组织化,有序化,持续化。并通过国家军事创新体系,把分散的创新活动改造为有组织的创新活动;把偶然的创新活动转换为必然的创新活动;把战术性的创新活动提升为战略性的创新活动;把一时的创新活动持续为永久的创新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国防更有活力和弹性。
多事之秋,我们需要冷静观察,沉着思考。科索沃战争,是霸权主义给人类制造灾难的象征,也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认识会更深刻,更清晰。于是,为我们提供的借鉴也就更丰富。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们祖先的这些至理名言,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对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来说,都不失其警世钟的重要意义。当我们深入反思科索沃战争,尤其是直面五枚投向中国大使馆的血腥导弹时,对今天的国人来说,要想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就要在学习西方文明优秀东西的同时看清其赤裸裸的霸权实质,否则等于自我解除思想武装;就要清醒地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离人类并不遥远,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就要看到中国的安全环境还存在的诸多隐忧,保障国家安全仍然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就要认清中国还比较落后,还不够强大,我们的军队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就要把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痛恨和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艰苦创业、富国强军的动力。只要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祖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和平就更有保障。


QQ空间留言代码,非主流QQ空间留言代码是时尚年轻的世界,我们致力于最新最个性的QQ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免费留言代码,QQ空间4.0留言代码,天天更新最时尚的QQ空间留言代码
 

Copyright © 2008 - 2009 QQ空间留言代码,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QQ空间留言代码站
1024x768环境下显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