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NDEX
意见留言
LIUYAN
本站导航
SITEMAP
   QQ空间留言代码新闻中心-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免费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个性QQ空间留言代码 收藏到QQ书签

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重心


  QQ空间留言代码-时尚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是时尚潮人世界.本站致力于分享发布最新最个性的QQ空间留言代码、非主流空间留言代码、个性空间留言代码.为你准备了最时尚的QQ空间精美素材、QQ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彩色留言代码、QQ空间留言代码.请您经常关注QQ资源站┆QQ空间留言代码站.我们将为你的个性QQ空间而不断努力!

QQ空间留言代码使用:查看留言效果点击下面效果浏览网页查看。 步骤:复制代码→进入浏览网页→在方框区Ctrl+V粘贴代码→下方自动出现留言效果。效果预览:http://www.psahz.com/qqkongjian/yulan/使用方法:直接复制以下代码发表到QQ空间留言中。代码如下:


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重心

20世纪,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丰富多采的一页。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发生了从步骑兵战争到机械化战争的军事革命;世纪末,又爆发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两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21世纪初,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又发生了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革命。在世纪之交,一种最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已搭乘着新时代的列车闯入我们的视野。
一、信息战与信息时代
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各国抓紧进行战略调整之际,美国五角大楼的那些踌躇满志者纷纷撰文立说,突然间掀起了一场狂飙,一场军事革命的狂飙。
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式作战,全维作战……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以“第三次浪潮”战争取代“第二次浪潮”战争,从美洲到欧洲,从西方到东方,狂飙迅速波及世界,各国的军事家们正为迎接信息战而准备。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说,美国不久就可以靠鼠标、键盘和计算机病毒来进行战争。文章还勾画出一副新型战争的粗略框架:设想某国以军事行动威胁到美国的盟国。美国要制止某国的行动,却没有立即派大批军队或大量军舰飞机,跨海越洋,浩浩荡荡开往某国。华盛顿将一连串来源于鼠标、电脑屏幕和键盘的灾祸降之于敌军。首先,美国一批技术专家把计算机病毒输入某国的电话交换网络,造成电话系统的普遍故障。其次,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开始激活计算机逻辑炸弹,摧毁控制铁路线和军队护送队的“电子道岔”,从而使货车路线发生错误,造成交通堵塞。这时,某国军队的校官们正按照刚从无线电广播中接到的上级命令,指挥军队撤退。他们却不知道这命令是假的。军队溃散在沙漠里,变得毫无战斗力……接着,美军使用进行心理战的飞机,用鼓动民众起来反对当局的信息干扰某国的电视广播。当某国的总统用脚踢他的计算机时,忽然发现,他密存于瑞士银行帐户中的数百万美元不翼而飞了,程序全变了……整个过程未放一枪一炮,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被制止了。
恰似天方夜谭,并非虚无缥缈。这是美国人勾画的理想的信息战。如今,这一理想的信息战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并已或即将运用到战争中。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动。
与火力战的硬打击、硬毁伤相对应,信息战是以软打击、软毁伤而“屈人之兵”。
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双方都企图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为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我们在战法研究中,提出过机动战、结构破坏战。其实,机动战只有以信息战为灵魂,才能划清与以往运动战的区别;结构破坏战只有吸收信息战的精髓,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威力。严格地讲,对二者的研究只有纳入信息战的整体框架中去设计,去思考,才可能柳暗花明,有所创新。
信息战正在改写着战争史。军事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军事学术领域里的变革形势,恰好1939年欧战爆发前夕的情景,新与旧两种军事思想尽管还有激烈的较量,但新思想的航道已经开通。
信息战的提出,并非始自今日,并非始自美军的数字化部队建设。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反映。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预测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问世。这本书着重从人们眼前看到的生活变革的实事入手,分析了人类社会文明正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并提出了信息社会完全不同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本书一出版,就在美军中引起很大反响,有人开始研究信息时代的战争。1989年,美军有人提出“计算机病毒战”。1990年11月,托夫勒的另一本研究信息社会的书——《权力的转移》出版。这本书中,提出了信息战的概念,但不是从军事意义讲的,而是从市场意义讲的。1992年,美军有人进而提出计算机战。1993年,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战争》一书出版,社会预测学家终于把眼光由社会转向军事领域。与此同时,美军中关于信息战的变革风潮日涨。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新技术的出现不是最早最先用于军事,而是用于经济,用于生活。信息革命首先引起人们的生活变革,然后影响到军事。然而,人们对身边的生活变革常常熟视无睹。
海湾战争部分地体现了第三次浪潮的战争,是火力与信息战的结合,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逐步增大了信息战的比重,可以说,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是信息战,只有抓住信息战,研究高技术战争才能具体化,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在这场历史性的军事变革大潮中,美国捷足先登,充当了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加大了投入力度,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军事变革,在大力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系统的同时,加快部队结构重组和军事理论创新,加快“数字化战场”与“数字化部队”建设。目前美军陆军信息化装备已达到5%,海、空军已达到70%以上。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展示了美国军事变革的综合效能和战略优势。除美国以外,目前有近40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启动军事变革。俄国制订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推进俄军“全面军事改革”,压缩规模,优化结构,重点争夺制天权,整合重组航天军,以此牵引俄军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现代化纲领,力求发展最先进的国防科技,建立信息化的独立自主的防务力量。
可以预见,未来一二十年,将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纳米技术、隐形技术、定向能技术的更大突破,一批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特别是新概念武器不断出现,为军事变革提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军队的信息化将由数字化向网络化进而向智能化方向推进。军队结构的转型将越来越快,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将出现划时代的转变。信息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成了整个军队的心脏。
信息战的作用原理。当今时代,信息战能力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信息成为敌对双方必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战的成败,也将直接影响战场主动权的归属、整体战局的走势及战争最终的胜负。那么,信息战是如何发挥作用,或者说其基本原理是怎样呢?它的主要表现是:(1)通过信息对认知系统的影响和左右,使战场人员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动。信息,是战场人员决策、行动的必要依据。没有及时、准确的综合信息,一切思维和行为活动将无的放矢,陷入盲目、混乱的境地。正所谓:“五行明,仗仗赢;五行不明,输得干干净净。”故此,改变信息对认知系统的影响度,使战场人员据此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动,是信息战的基本原理之一。信息对认知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虚实性,能够使指战员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决策和行动;相反,依据虚假残缺的信息来决策、行动,难免会走上歧途、步入误区。因而,敌对双方都力求掌握大量真实的信息,同时,力避“信息垃圾”的“污染”。高技术战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信息掺杂融合在一起,既能欺骗各种高技术侦察监视器材,又可以诱导对方作出与客观事实相悖的决策和行动。二是信息的复杂性,来源于人们对信息的深入分析、缜密推理和科学判断。信息越简单,人们就越容易作出决策和行动;越复杂,矛盾就越多,也越难理清思路、去伪存真。高技术战争,信息流量大、种类多、来源广,且很多信息无法实施定量分析,这给战场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其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高质量的决策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三是信息的多变性,能够使指战员在应接不暇、仓促应付中失去战机。信息变与不变、多变与少变、慢变与快变,均会对决策者和战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战场,“变”将是永恒的主题,多变的作战方式,快变的作战节奏和攻防转换,这些都将对人的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稍有迟缓,就可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2)通过影响信息对物质和能量调控作用的效率和效能,提高己方或削弱敌方战斗力。信息的可控性、精确性和流通性,能够对物质、能量及武器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调控作用发挥得好,物质、能量的利用率就高,战斗力就强;否则,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会使整体作战能力下降。于是,通过信息的争夺,来提高或降低信息的可控性、流通性和精确性,改变信息对物质、能量的调控作用发生、发挥的效率和效能,进而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就成了信息战的另一个作用原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可控性和精确性,能够对物质、能量产生根本功能。物质、能量是战争的两大要素,但是物质、能量怎样分配、分配到哪,却是由信息控制的。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是目的有限的精确化战争,在客观上要求物质、能量的分配必须做到按需保质、实时聚释。必须充分发挥信息的可控性、精确性优势和威力,使物质、能量的分配朝着有利于实现既定作战目标的方向发展。二是信息的流通性,能够对物质流、能量流的传递进行合理引导和疏通。信息具有很强的流通性,既是物质、能量的有效“载体”,又能对物质流、能量流的传递进行合理引导和疏通,使之由杂乱无序变为有条不紊;既可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又可充当物质、能量融合、集散的中介。一旦信息量不足,流通不畅,状态不稳,必然会影响物质流、能量流的正常运转,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战场上,敌对双方信息争夺所造成的“信息差”,不可避免地会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具备更强的战斗力和更大的自主空间。
信息,在军事上包含着情报之意。尽管古往今来的军事家在指导战争时都须臾不可离开情报,但在以往的战争中,军事家从对情报的收集处理,变为决心指令下达,到实现对力量的使用和控制,全过程都是用人脑来完成的。只有当这一过程普遍通过人脑、电脑和网络共同来完成时,才展示了信息战的真实意义。
二、新的战争形态带来战争指导的变化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在世界战争发展史上,信息化战争将矗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甚至最终可能引起军事哲学的革命,同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
(一)军队的行动自由取决于制信息权
一支军队在战场上拥有的行动自由,标志着它对战争主动权的把握。主动权,即行动自由权。失去行动自由的军队,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一般情况下,主动权又表现为军队所处的优势地位与有利态势。步骑兵时代,谁控制了要点、要道、枢纽区,就等于掌握了陆战场上的主动权,或叫制陆权。飞机出现后,战争走向立体,制空权逐步成为双方争夺主动权的关键。海战也一样,航空母舰的出现,使海战方式发生变革,制空权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制海权。信息战开辟了第四维战场,于是,战场主动权又从制空权移位于制信息权。也就是说,能够把握制信息权的军队,才有行动自由。
制信息权,不等于也不完全取决于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新的战术,取决于指挥员在战场上的独立创造。正象在以往的战争中主动权并非都归之于装备优势者一样。
(二)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的决策程度为主
在以往的战争中,攻城掠地,军事家奉行的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原则,而信息战奉行的则是“上兵伐谋”原则,是通过干扰或打乱敌方的决策程序,使其无法有效地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进而言之,信息战是以打击敌认识系统和信念系统为主要目标。所谓认识系统,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美军一位空军上校曾在《空中力量》杂志上撰文,提出实施信息战的八项原则,头两项就是“电子斩首”和“先摧毁传感器”原则,以便使敌方决策者面前的战争“迷雾”变得更浓。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的“沙漠风暴”行动;北约在波黑维和中空袭塞军阵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目标的选定原则。
(三)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
反映大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战争,明显地表现出程式化。集结、开进、展开;炮火准备,同时步兵占领冲击出发阵地;炮火延伸,同时步兵发起冲击……然后是纵深战斗,抗击敌人反冲击……这是我们多年来军事演习的基本形式,几乎千篇一律,千曲同调。在有集群坦克参加的对抗演习中,进攻者一个波次一个波次的冲击;防御者在预设战场梯次设防,层层抗击,逐步减杀敌进攻势头。这种程式化作战,和工厂里的“流水线”生产十分相似。既协调有序,又呆板僵化。信息社会将改变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信息战将打破传统的程式化交战。
信息战的突出特点是打精度、打速度,超视距精确打击成为基本的火力运用方式,“地毯式”轰炸、打覆盖面的火力运用方式将成为历史,非程式的、“点穴”式的结构破坏将取代传统的程式化交战。
(四)特种部队和特种战的地位日益提高
1991年1月17日,在F—117隐形飞机对巴格达实施首次打击之前,美国空军“特种作战联队”的3架“铺路之光”直升机,带领9架陆军攻击直升机,闪电般地飞过伊拉克边界。它们在沙漠上空30英尺的高度飞行,很快摧毁了两个雷达站,从而使伊拉克失去预警能力,为随后的数百架飞机实施攻击开辟了安全航线。这就是“沙漠风暴”的开场锣鼓。
与此同时,其他“特种部队”攻占伊军控制的近海石油平台、执行敌后侦察等任务,都对赢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大兵团难以起到的作用。
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的战争》一书中,把特种部队进行的特种作战,称之为“壁龛战争”,并认为它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冲突形式而使世界安全威胁分散化。
特种部队代表了信息战中一种力量编组方式,它的特点是:灵活、高效、小型化。特种部队的特殊地位将日益突出。
(五)指挥体系趁于偏平化
信息战要求指挥必须有很高的效率,而提高指挥效率必须要求减少指挥层次。从而,传统的多层次、宝塔式指挥体系将被冲破。
传统指挥学理论强调,指挥跨度不能突破限定的数量。为此,只有靠增加中间指挥层次来保持既定的跨度。
部队的信息化、网络化,将冲破传统的指挥跨度,使指挥体系由宝塔式变为偏平式。
未来的信息化士兵,将随身携带着体积小、重量轻的综合电子信息设备。这个设备兼有个人无线电通信功能、导航定位功能、夜视功能、敌我视别功能、告警功能和对某些信息化弹药的发射指挥功能。这些士兵以小群组合,活跃于敌纵深。他们可以接收到各种有关作战信息,可以直接收到师长甚至最高指挥部的命令,高度自主的对敌作战,而不是作为一级级指令传达的末端机械行事。
正如信息社会的企业一样,许多国家的军队正在逐步放松刻板的自上而下的指挥与控制,构想建立一种便于发挥一线指挥官和处于敌纵深官兵的能动性的新体系。
(六)在难以界定的战场上充分利用民间力量
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它不只是通过军队,同时也可以通过全社会网络来实施。
随着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社会民间组织甚至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全球联网的计算机与通信系统参与一场信息战,从战略上讲,信息化战场已难以划定边界线。军人失去了在短兵相接中冲锋陷阵表现英雄壮举的机会。那些计算机程序专家可能要回到办公室,回到自己家里去打仗。
在难以界定范围的交战中,广泛的动员和利用民间力量尤为重要。民族的整体凝聚力是战争伟大之根源。
(七)孙子的“全胜策”映射出时代光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早已成为定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孙子,企图创造不流血的战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钝而利可全”的谋略思想。孙子的这一设想,只有在未来的信息战中才能得到全面实现。信息战的作战目标在于控制,而不在于流血。为了实现控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非致命武器相继出现,战争变得“文明”了
我们不能设想未来战争会是一场游戏,但技术的进步在推动文明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创造和使用暴力的观念与方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孙子的“全胜策”映射出时代光辉。
(八)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采
尽管信息战是通过社会或军队的通信网络和各种传媒来实施的,但制胜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决策行为。
参战者实施高度集中下的分散活动,密切协调中的自主决断;加之欺骗与反欺骗,破坏与反破坏,利用与反利用;一体化与多样性,局部交战与大空间布势等,要求指挥官必须有很高的创新精神。
把一切希望寄于电脑是危险的。未来的失败之旅可能不是技术上的落差,而是指挥思想的贫乏。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突出了人的作用,突出了指挥的艺术性。由于作战对象不确定,环境多变,作战节奏加快,使未来作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有增无减。
当指挥突出强调艺术性的时候,谋略的运用就有了广阔的天地。
三、重在创造我们的优势
建成全新的信息化部队,进行全新的信息战,似乎离我们还比较遥远,但理论准备又显得迫在眉睫。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战略家常常不是等新技术装备部队后再产生新理论,而是先提出理论来牵引技术的发展,牵引军事力量结构的调整。
在军事变革的关键点、飞跃区,真正的优势不在于领先的技术,而是领先的思想。先悟者则明,先手者得利。机遇与挑战同在,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迎接挑战。
在技术发展与理论准备的关系上,美国《空军》杂志的文章中有段论述颇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我们可能还做不到通过卫星把计算机病毒直接输进敌信息系统;还不能用从无人驾驶遥控飞行器发出的电磁脉冲,来迷盲敌方的所有防空雷达;还不能用电子手段把敌国首脑在瑞士银行的所有存款转移到美国国家税务局;还无法向敌方投射我方15个轰炸机中队在从北方进入敌国的全息图像,而实际上这支中队都在南方。但这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必须制定信息战理论,以指导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
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优势,必须改变先技术后战术、后理论的习惯思维。理论要发挥先导作用,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赢得未来战争靠今天的努力,创造我们的优势需从重新学习开始。
我们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靠先进的战略思想指导,靠人民战争,在军事斗争中实行内线中的外线、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作战,创造了自己的优势,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
革命战争中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后仍有积极作用。但应看到,信息战是一场全新的战争,我们需要重新学习。“知识就是力量。”在信息战中,这句名言更显出它的突出价值。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区有3000台计算机同国内的计算机联网。部队跟踪和分析敌情,制定作战方案,汇集和查找各种战争需要的资料,都使用计算机,几乎没有一项军事活动离得开信息、数据和知识。据资料讲,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军官,98%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其中80%拥有学位,仅直接操作“爱国者”导弹的人员,就有三分之一是白领专家。
打高技术战争,打信息战,我们不仅要看到“技术差”,更要看到“知识差”。知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但人的因素的内涵已有了发展。信息时代的人的因素,与农业时代的人的因素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人看事。
知识、信息就是武器。这个武器和有形武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便于传播,不能垄断,可以共享。你有,我也可以很快有,可以很快掌握。而且掌握知识的投入,要比直接购买先进武器节约得多。况且,先进武器也要靠有知识的人去驾驭。
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于是,新型的军事人才已不是单线尚武者,而是文武合一的通才。那些电子专家、计算机专家、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的真正英雄。传统型军人必须摆脱旧习惯势力的羁绊,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才有可能在新的挑战中再领风骚。
在新的军事革命面前,抛弃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同等重要,而否定旧观念比树立新观念更难。然而,没有脱毛,就不能有新的起飞。变革首先是人的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首先需要化人。
我们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但我们的国家、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却蕴含着信息战的巨大潜能,包括人才和技术。我们有进行人民战争的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关键在于能不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优势,能不能用新的思想来利用社会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信息战作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的产儿,它肯定要对旧的军事理论、战法战术、编制结构进行扬弃,进行否定。按照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信息战否定较多的是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那一套。相反,它可能要从农业时代的兵法理论中寻求借鉴。可以断言,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国的游击战思想,一旦和新时代的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将展现出无穷威力。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努力去做这种结合的工作。
技术不能没有理论,理论也离不开技术。信息战中一个重要原则是“级差原则”。一支信息化军队和一支非信息化军队作战,一般说优势在前者,战场上可能会出现单向透明。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单从技术、计谋上去思考。将军要有技术观念,主动同技术专家结合,把谋略思想技术化。
即使就纯技术而言,优势也不是独存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美国人用日本人的芯片,我国航天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优与劣是相对的,谁也不可能全优全劣。避实击虚,扬长避短,才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证明,新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时候,同时也投下了阴影。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社会、军队日趋网络化、一体化,从而产生了极高的效率。另一方面,网络化的社会和军队,有很大的脆弱性。网络化、数字化,必然要求程序化,信息战打破了机械化战争的作战程序,而它自身又需要一种新的技术程序。于是,陷进了矛盾之中。有程序,就容易破坏,就存在着灾难的祸根。我们的战法研究、技术改进,应该从此点切入,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为了创造和发挥我们的优势,必须重视发展军事软科学。信息战实施的是软打击、软毁伤,需要以软科学作基础,以软科学作保证。
军事软科学,是一门研究军事理论、战略、规划、管理的科学。软科学研究,是跨军队、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信息战,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病毒战、电子战等,同时还涉及到心理战、威慑战、政治宣传战。其内涵丰富、外延之宽广,是以往任何战争形态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它不仅需要“硬”科学的支持,更需要有“软”科学做保证。
信息战——现实和未来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靠传统的“兴趣式”、“封闭式”研究难以适应,必须强调多学科人才的交叉合作;靠指令机关和几个“智多星”难以适应,必须强调建立各类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思想库”。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已组织了专门研究机构,正在努力实现陆军数字化,并在军事院校开设了信息战课程……可谓紧锣密鼓,愈演愈烈。为了迎接挑战,我们不能坐视;着眼我们的国情、军情,可以独辟蹊径——从军事软科学入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信息战,打开了我们崭新的国防观,并将激励着我们这代军人去探索,去开拓,再创新的辉煌。
四、把握军事变革发展的脉搏
新的世界军事变革从正式启动至今,已过去了10多年时间。回眸这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既有坦途也有曲折,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总的来看,要把它顺利推向前进,认清和把握住以下三个共性的环节十分重要。
(一)抓住信息化,把信息能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信息是新军事变革的“基因”,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或精髓。新军事变革是军事形态各构成要素逐步信息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使信息能的军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抓住了信息化,就抓住了新军事变革的牛鼻子,抓住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就能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加速前行。
——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树立“信息主导”的新观念。在新军事变革的推进中,发达国家军队普遍认为,必须改变工业时代围绕“火力和机动力”筹划军队建设的旧观念,确立“以信息为基础”建设军队的新思想,让“信息主导军队建设”。其基本要求是,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机械化;目标是,在信息化战争需求的牵动下,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装军队,使军队能实时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以最终建成信息化军队。
——在作战思想上,确立“信息制胜”的支柱地位。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作战力量的三大要素。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作战力量的主导要素,信息是辅助要素。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则是构成作战力量的主导要素,物质和能量是辅助要素。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期的高技术战争中,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作用难分伯仲。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机械化战争是物质能量主导型战争,高技术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型战争。这就要求我们把“信息制胜”作为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把保持和夺取“制信息权”作为夺取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并最终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前提和基础。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也表明,拥有“制信息权”的一方能自由地、实时或近实时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使战场兵力兵器的作战效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失去“制信息权”的一方则正好反之。当然,强调“信息制胜”,不是排斥火力的作用。但这种火力已经不是单纯的火力,而是信息化火力,是受信息严格调控的火力。
——在武器装备发展上,积极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指挥控制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集软杀伤和硬杀伤为一身的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化武器系统、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和信息化后勤支援系统。要建设这样的武器装备体系,最重要的是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为其配备更多、更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已经很高,并将越来越高。例如,B—52战略轰炸机的信息技术含量已高达60%,隐形作战飞机则超过60%;现代舰艇为25—30%;火炮和主战坦克已接近30%,今后5年将达到35%;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技术比重则高达88%。
——在军事组织体制调整上,以“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利用”为基准。军事形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军事组织体制,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使军事组织体制实现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跃升。这种跃升的实质是:使信息这一构成战斗力的主导要素能在军队内部和战场上快速、顺畅、有序地流动,以适应打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为此,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或准备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减少指挥层次,变纵长形“树”状领导指挥体制为扁平形“网”状领导指挥体制。这种体制的最大优点是信息传输快,抗毁能力强,其结构特点是:外形扁平,横络联通,纵横一体。二是使部队编制小型化、一体化。按计划,到2010年前,美、英陆军师的兵力可能减少30%—50%,即减至5000—7000人。部队编制也将打破军兵种界限,建立一体化部队。如美军已决定组建由三军部队组成的“联合特遣部队”,俄军拟建立集各军种作战能力于一身的“多用途机动部队”和由各军种非核战略力量组成的“非核战略威慑部队”。三是建立新军兵种部队。如美、俄等国目前正在加紧建立的“天军”;美、德、英、法等国已组建的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计划成立的信息战攻防部队和军用智能机器人部队等,都是如此。
——在军事教育训练上,培养信息战和信息技术人才,突出“信息战”演练。为培养信息战人才,一些国家不仅成立了信息战教育机构,还在军事院校中增设信息战课程。例如,美国防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就成立了信息战与战备系,在三军各级院校中相继开设了信息战与信息管理课程。在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外军强调实施“通信兵培训计划”、“信息系统操作员和分析员培训计划”,开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以使官兵熟练使用和有效管理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在高技术战争中有效地实施信息战,美、俄等国军队近年来加大了部队信息战的训练力度,要求在所有大规模联合训练演习和军种训练演习中,都要加进信息战训练内容。演习中的信息战训练有三种方式:把信息作为影响敌方的惟一手段单独实施;把信息战作为影响敌人的主要手段在其他作战行动支援下实施;把信息战作为影响敌方的辅助手段在支援其他作战行动的情况下实施。
(二)重视集成性,让信息高效快捷地流动起来
信息的基本特性之一是流动。不流动,就一钱不值;流动越快,价值越高;实时流动,效果最佳。但如何使信息快速流动特别是实时流动呢?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视集成性,也就是通过“系统集成”,把军队和战场建设成无缝连接的“军事大系统”。
集成性或“系统集成”,其本意是把很多系统集合成一个大系统,要求用大系统的思想来筹划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来提升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和一体化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在“作战力量”建设上,强调同时加强作战空间预警、指挥控制和精确使用作战手段三个作战职能领域,并使之网络化、一体化。有了先进的作战空间预警系统,才能清楚地了解敌我双方战斗与非战斗系统的部署与运动情况,交战地域的天候、地形和电磁特征,以及后勤物资的流动情况;指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预警系统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可使用的战场信息,了解与控制作战空间内影响作战进程的各项要素,实时定下决心,分配任务与目标;精确使用作战手段包括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以及采用精确运用作战力量的作战样式。
——在战场准备上,要求建设数字化战场。这种战场将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通过无线电台、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手段,将覆盖整个作战空间的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协调系统、情报系统、各级数据库和各个用户终端联为一体,以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数字化战场的主要特征是战场通信网络化,信息传输率高、传输量大;战场高度透明,信息充分共享;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协调;战场非线性强,信息对抗激烈;作战节奏快,战场流动性大。
——在部队建设上,要求建设数字化部队。这种部队是用数字化技术联网,武器装备通用化,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一体化,作战系统网络化,各作战单元行动高度协调,整体作战能力极强的部队。外军数字化部队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迄今,美国陆军已经建成1个数字化师,英国建成了1个数字化战斗群,法国建成了1个数字化旅,德国组建成1个标准数字化营。试验和演习表明,与一般部队相比,数字化部队的作战行动更加迅速,作战指挥更加灵活,作战协同更趋简单,作战保障更加便捷,作战能力有很大提高。
——在装备建设上,积极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它要求改变以前只从纵向上研制一代比一代更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做法,利用现有的民用和军用技术,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和规程,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装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加速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流动,大幅度地提高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
(三)突出创新性,让军事变革具有连续不断的突破力
新军事变革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是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中的客观军事事物运动,又是军事活动主体(人)根据军事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全面军事创新的过程。因而它的顺利启动和加速前行,没有创新的意识、勇气和机制万万不行。
——更新观念是军事创新的前提,培养和使用开拓型人才是军事创新的保障。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推行新军事变革时,却把更新观念作为突破口。因为只有不断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才能从全新的视角、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看待复杂变化的现实问题和新生事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正确的措施。实践表明,军事领域是最少保守、最需不断求新的领域,而在军事变革时期更需创新活动经常化,更需要有创新意识的军事人才。军事创新的主体是军事人员。因此,大量培养和使用开拓型军事人才,就成了搞好军事创新的根本保障。
——以军事理论创新带动军事技术和军事体制创新。
军事创新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和军事制度创新。其中,军事理论创新是其他军事创新的基础,只有依靠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和军事制度创新才能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军事技术创新是发明创造新军事科学技术的实践,军事制度创新是变革军事组织体制的实践,这两者都需要军事理论的指导。军事理论创新特别是战争和作战理论创新,对军事技术和军事体制创新有巨大牵引和推动作用。在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已经掀起了一场经久不衰的军事理论创新热,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观点。这些预测未来如何进行战争与作战的理论,为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为体制编制调整,不仅指明了方向,还提供了思想保证,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建立军事创新机制和军事创新体系。任何军事变革都有自身内在结构,是各种军事要素创新的结果。在全面军事革命条件下,各种军事要素创新的展开顺序通常有二:一是自发展开顺序;二是自觉展开顺序。前者为新技术装备——新装备体系——新战争与作战理论——新军事人才生成机制——新体制编制——新军队形态,后者是新战争与作战理论——新技术装备——新装备体系——新军事人才生成机制——新体制编制——新军队形态——新战争形态。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革命史,德国人遵循上述自觉展开顺序取得了成果,英国人和法国人按照以上自发展开顺序去做遭到失败。多种军事要素创新的运动过程,要求把军事变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提出作战概念——开展新军事技术——进行论证、试验与演习——用于战争实践的战斗力快速生成机制。美军通过建立战斗力实验室和进行战争实践建成了这一机制,使其作战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军队形成了“代差”,也加大了对其主要盟国和俄罗斯的军事优势。
新军事变革要求把上述军事创新机制发展为军事创新体系,以使军事创新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军事创新体系的作用大于军事创新机制。军事创新机制针对的是“下一个”确定的问题,只生成某一时段内适应特定需要的军事能力。而军事创新体系不仅着眼于“下一个”确定问题,还针对“下下几个”不确定问题,其功能是根据国际形势、战略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变化,适时生成新的军事创新机制,连续创造出多种军事能力,由此获得持续的军事进步和军事优势。
五、军事变革后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军事变革使当今军事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场军事变革是在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在新的军事需求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军事变革的新面目
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技术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的转变必然促使军事形态发生改变,加速知识军事的到来。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知识军事是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在信息社会表现出的一对孪生兄弟。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源,以脑力劳动为生产形式的经济形态。知识军事是以知识为资源,以智能化的信息对抗为主要作战形式的军事形态。
未来武器装备系统的先进科技知识含量将越来越高。知识在军事上的作用并非始于今日,但知识在军事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军事领域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入领域,广泛地吸纳着当今高新科技成果,使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高度集成品,其开发和运用都凝聚着各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军事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比如,传感技术的发展使战术导弹具备了超视距制导能力,使飞机、舰艇、坦克、火炮等作战单元的性能指标成倍地提高。这些高技术含量非常密集的武器装备是知识化了(信息化就是知识化的一种)的军事斗争工具。军事知识化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军官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培育高素质的军官无疑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先决条件,因为人是知识的生命载体,是一切知识最终转化为物质成果的根本依托。不同的时代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冷兵器时代要求军人身强体壮、弓马娴熟,与之对应的就是体能型军队。机械化时代要求军人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各种兵器,与之对应的是技能型军队。在信息化时代,与之对应的就是智能型军队。因此,注重军队“知识化”建设将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在,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级军事人才、提高军官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建军的重点,使军事力量构成中的知识、技能型军官的数量明显增多。
“知识士兵”将大量走进士兵队伍。在未来的战争中,由于实现了“人——机”一体化,每个士兵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复杂战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种将知识和技能综合集成于一体的士兵系统将使未来战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士兵正在不断走进士兵队伍,已经使士兵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 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推出“士兵现代化计划”,大力开发未来士兵综合作战系统,其目的就是为造就未来的“知识士兵”作准备。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战争中,“知识士兵”是军队力量组成中的重要成分,对战争胜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来军事对抗表现为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对抗”。“信息对抗”是信息化战争所表现出的新的对抗形式和特点。它是与传统战争中的“体能对抗”、“物能对抗”相对而言的。在传统战争中,战场对抗是以作战双方的体能、技能(含武器性能)的优势来决定胜负。而在现代战争中,无论是单兵对抗、小规模对抗还是集团大规模对抗,不再是作战力量单元之间的较量,而是以网络为纽带、以整体对抗为表现形式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信息争夺已成为系统对抗的核心要素。在信息网络系统的对抗中,军人并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作战平台。每个军人面对的是己方和敌方两大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信息成为整个军队的心脏”。一切作战资源都必须依赖信息才能发挥作用。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谁获取信息最快、占有信息最多、处理信息能力最强、利用信息能力最好,谁就可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进而谁就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将渗透于未来战争的各个领域,并将贯穿于整个作战的全过程,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对抗”并不排斥电子对抗、火力对抗和机动对抗等传统对抗形式,而是寓于各种具体对抗形式之中,并成为其他各种对抗的“灵魂”。
(二)信息化军队上战场
作为军事斗争的主体,在军事变革的演变过程中,军队明显地表现为机械化军队转变为信息化军队。
首先表现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更高。21世纪军队的武器装备系统将是高度信息化的系统。这种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具有综合一体化、智能化和高效能的特点。所谓综合一体化,主要是指各种主战武器与指挥控制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战人员、作战平台和打击火器等都纳入统一的网络系统。所谓智能化,是指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使越来越多的武器系统能自动侦测和识别目标,掌握最佳攻击时机,准确打击目标,表现出较高的智能化水平。所谓高效能,是指综合作战效能高。以精确指导武器、新型军用卫星、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战装备和反导弹系统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武器杀伤力成倍增加,打击精度空前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大大增强。这种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将使得未来战场高度透明。
军事力量的指挥控制网络化。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将利用先进的数字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不断向外层空间扩展,向战斗单元、火力单元延伸,把各级指挥部门和战场的各种武器系统、各参战部队乃至单兵都有机地编织在统一的网络之内,形成覆盖全维的作战空间,使军队信息系统的抗毁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信息传输速率加快、资源共享程度提高、指挥层次减少,使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军事训练模拟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模拟部队、模拟战场、模拟攻击、模拟指挥控制等模拟化的军事训练活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军事训练活动已开始从实物转为虚拟化,不必亲自到现场就可以完成各种军事训练活动。这种在作战实验室中就能完成的军事训练活动使部队不必动用实兵就可达到军事训练、研讨战法和验证作战理论的目的。在海湾战争中,尽管美军缺乏沙漠地区的作战经验,但是却打败了伊拉克军队。这主要是由于美军在参战前凭借计算机模拟战术演习了在相同战场环境下的各种作战。
军队行动智能化。以智能武器和指挥自动化为主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使传统的作战方法发生深刻的变革,迫使军队彻底实现由体能、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人类战争因而也从“力量”的捕击进入“智战”时代。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武器系统能自动侦测和识别目标,并可在最佳时机准确攻击目标。21世纪将会有大量遥控和“自控”的机器人涌入战场。它们有可能会取代现在的有人驾驶坦克,成为未来战场的核心武器。此外,由传感器、信息处理器和制导装置组成的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灵巧弹药不需人工控制就可以有选择地攻击目标。这种高度智能化的军队将具有全维感知、全球打击、精确作战和全方位防护的能力。
作战保障精确化。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系统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作战保障要实现精确化。比如,现已出现的“集中保障”、“精确保障”以及“聚焦后勤”等保障理论都要求能够及时跟踪并转移包括在运物资在内的各种资产,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军事行动提供适时、适地的精确物质保障,特别强调将信息、保障及运输技术融为一体,实现精干高效的精确化作战保障。
(三)信息时代的网络战
随着人类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军事领域也不例外,以指挥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化战场正日益形成。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夺取制网络权的网络战将是信息战的核心。它将能确保信息及时获取、传递顺畅和处理快速。
1、网络战的形成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当时它只是作为弹道轨道计算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数量的日趋增多,并通过线路、服务器、路由器等连接起来,网络开始形成。1969年,美军阿帕网诞生。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互联网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已逐步把全球联结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1996年全球只有约4000万互联网用户;到目前为止,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突破6亿;据预测,到2005年,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将会高达10亿。互联网用户“爆炸式”增长已使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了它的身影。然而,网络应用推广与普及使破坏网络与保护网络的作战方式即网络战也随之诞生。网络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战是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运用网络技术为争夺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斗争。狭义网络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作战指挥、武器控制、战斗保障、后勤支援、军事训练、情报侦察、作战管理等方面运用网络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网络侦察、网络进攻、网络防御和网络支援行动。
早在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就初露锋芒。1999年3月29日,南联盟及俄罗斯计算机高手成功地侵入美国白宫网站,使该网当天无法工作。1999年4月4日,贝尔格莱德“黑客”使用“宏”病毒对北约进行攻击,使其通信一度陷入瘫痪,而无法获取前线信息导致指挥中断。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也几乎全被“梅丽莎”病毒阻塞。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也对伊拉克发动了无形的网络战。2003年3月14日,美国曾利用网络“黑客”,秘密攻击巴格达的电脑网络并使之瘫痪,造成伊国家电视台一度无法正常工作。由此可见,网络战用于实战已显现出其强大的攻击力与破坏性。
2、信息战的核心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军队网络化的发展、战场网络化的形成,网络战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制网络权已成为夺取制信息权的核心。美国兰德公司认为,如果说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
首先,网络战是信息战的中心内容。信息战通常包括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等主要作战样式,而网络战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由于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在信息优势的夺取过程中不可或缺。如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夺取信息优势实施协同作战的新理论。之所以说网络是信息战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一是可靠的信息获取离不开网络。单一的传感器难以全时全天候全空间地获取信息,只有依赖网络将各个传感器联起来,才能实施全维全时全空间的侦察,获取可靠的信息。二是信息的传递更依赖网络。未来信息化战场,信息犹如洪流,传统的通信技术已难以适应大量信息的传输,只能依赖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化数字通信,而且数字化网络通信具有保密性好、不受距离限制等优点。三是信息的处理离不开网络。集侦察、监视、传递、处理信息于一体的指挥自动化网络已成为军队的“神经中枢”。只有多台计算机联网分工合作,才能提高处理信息的速度,防止因信息洪流而造成信息阻塞。四是利用网络攻击敌信息系统可阻止敌信息优势的夺取。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化程度越高,其节点越多,越容易遭到网络攻击。而且网络战可平战结合,军民结合,隐蔽性强,攻击面广,攻击手段多,如渗透性攻击、阻塞性攻击、肢解性攻击、“埋伏”与“遥控”性攻击等等。
其次,网络是信息生成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意义上的网络已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基础,用无线电、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把各种传感器、指挥控制中心、战斗单元和武器系统联结在一起的信息网络。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立体交叉的“信息高速公路”网覆盖着整个战场,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延伸至战场的每个角落,向各用户输送实时的战场信息,协调作战力量的行动,从而使战斗力成几何级数上升,对敌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同时保护已方信息系统的安全,夺取制信息权。
再次,网络是指挥控制作战的命脉。随着以指挥自动化为中心的指挥自动化网的形成,作战指挥控制更加依赖于网络,离开网络将无法及时指挥与控制部队的行动。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使用了自动数字网、国防卫星通信网、国防数据网、国防通信网、国防交换网、全球指挥与控制网,“42天的信息传输量比欧洲40年的总量还要多”。正是在这些网络的支持下,美军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作战”的一体化组织指挥。毫无疑问,争夺网络,就是争夺信息命脉,就是争夺未来信息战的制胜权。可以预言,哪支军队最先认识到“制网络权”的重要性,并为争夺“制网络权”作出最有效的努力,哪支军队就能够在未来信息战中掌握主动。
3、21世纪网络战
在信息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
美军正积极备战21世纪的计算机网络战争:一方面积极研发计算机网络防护技术,同时又注重增强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攻击能力。美军为此采取了多种手段。一是大力开发计算机网络战武器。在软杀伤网络战武器方面,美军已经研制出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武器;在硬杀伤网络战武器方面,美国正在发展或已开发出电磁脉冲弹、次声波武器、激光反卫星武器、动能拦截弹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对别国网络的物理载体进行攻击。二是创造“黑客部队”。据悉,美军通过在国内外招募计算机高手,已经建立起一支“黑客部队”。三是组建信息网络战进攻部队。美国军队正在建立一支专门负责实施信息网络进攻的航空队——第8航空队。
俄军将网络——信息战称为“第六代战争”,认为在未来战争中,要夺取并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就必须打赢网络——信息战。为此,俄军加强了网络战理论研究,制定了网络安全法规,同时加强对网络的侦察与安全检查,如俄军组织力量对军事机关中进口的网络信息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改造,以找出并堵塞“安全漏洞”,发现并清除破坏性的病毒程序。俄军同时也在研制自己的网络——信息战武器。另外,日本、韩国、英国、印度也都在为打网络战作准备。目前,印军正拟组建网络战部队,以打响虚拟空间的争夺战即网络战。所以说,21世纪将是电脑战的世纪。
六、从战略上看世界新军事变革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国军队根据各国的国情与军情,不断更新武器装备,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进行军队的转型。这场新军事变革与以往军事变革相比较,有其自己的战略性特征与影响。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战略性特征
军事变革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军事领域发生作用所引起的带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具有深刻影响的社会变革。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大约发生了4次大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以木石兵器发展到金属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第二次是以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第三次是以热兵器发展到机械化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等,第四次即目前进行的由机械化兵器向信息化兵器发展的军事变革。其中第三、第四次军事变革之间还穿插着热核武器诞生与发展为标志的重大军事变革。当前的新军事变革来势迅猛,极大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军事实践,呈现出以下战略性特征。
一是高技术群推动。军事领域是对科学技术最敏感的领域。此次新军事变革与以往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动力不是个别的传统领域的单一技术进步,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批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型制造技术等的发展。这些军用高技术群的跨时代跃升和“裂变”产生出巨大的内驱力,使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高技术群直接作用于军事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特别是军事领域的全面调整改革。目前,世界军事强国着眼于技术的发展,完成了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与军事理论的创新,进入到军事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编制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建立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新型军队。
二是持续周期较短。这次世界新军事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孕育,尔后由苏军将领提出,到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引起美国人的高度重视,随即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先后展开,至今只不过30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例如,各种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数字化部队和战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自动化控制指挥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神经。这种发展速度确实是历次军事变革所无法比拟的。最早的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从真正展开到最后完成,不少于2000年;后来的热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也用了大约150年。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在未来30——40年内就将先后实现军队的信息化,21世纪中叶就能大体完成这次军事变革。因此,相对而言,这次新军事变革在时间上是短暂的。
三是性质相对独立。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工具。但军事变革不完全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一方面,政治上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当落后甚至反动的政治代表野心和欲望膨胀时,可能对军事变革更热切、更狂热。军事变革可以为进步的政治服务,也可以为反动的政治效劳。政治上的落后与反动不一定是军事变革的障碍,政治的进步也不一定是军事变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出现复辟,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顺应军事变革的潮流,就能夺得军事领域的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权,则国防强、国家兴;滞后军事变革的潮流,军队建设就会落伍于时代,则国防弱、国家衰。
四是发展失衡加剧。这次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是物质技术条件占绝对优势的美国。美国不仅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而且始终保持高额的经费投入。美国通过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时代差。先进的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体制编制往往首先产生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新军事变革进展迟缓,有的甚至尚未起步。这种现象导致了世界军事力量的严重失衡。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影响
这次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军事变革,正在对全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实体产生巨大的冲击,给国际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变数。
一是霸权主义强国通过新军事变革谋求国家利益。近年来,霸权主义强国全面推进军事变革,大幅增加军费,积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着重提高预警侦察、指挥控制、太空战、信息战、远程精确打击和导弹防御能力,为其“外争霸权、内保安全”谋求战略支撑。其维持数倍于他国的高额军费投入与其优厚的军事技术基础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军事力量超常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差距,获得了领先于世的绝对军事优势。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维持国际战略格局稳定的制约途径严重弱化。这样,霸权主义强国就能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对外武力干预的强权政治,谋求世界霸权。
二是大国争相通过新军事变革争夺21世纪战略主动权。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推行军事变革,调整军事战略,增加军事投入,发展高技术军事力量,为谋求地区事务的支配权和争取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主导权服务,呈现出新一轮军备竞赛的趋势。美军已全面开始调整。美陆军已开始向“过渡部队”转变,最终转变成“目标部队”;美海军正在实施力量全面重组,提高其快速反应与综合作战能力;美空军也正向“信息化空天军”转变。
三是为世界范围内宗教民族矛盾的斗争提供了新的手段。军事变革的不平衡性使世界各个地区的实力差距增大。落后地区的极端民族、宗教势力对发达国家的新干涉主义与世界政治经济的控制不满以及其他种种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导致地区冲突加剧和恐怖行动升级,成为影响世界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新军事变革带来的高技术手段也广泛地为民族宗教势力运用,甚至成为恐怖行动的工具。有的恐怖组织通过走私和秘密研制,千方百计地获取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武器;各种势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斗争手段,有的通过信息网络互相勾结和进行恐怖活动。例如,美国破获了使用核废料“脏弹”的恐怖行动,网络空间出现了“电脑网络解放阵线”恐怖组织。“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怖战争,各国加强反恐怖合作并采取了相应行动,但恐怖活动有增无减。针对恐怖活动的反恐战争已成为当代一种新的战争类型。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推进,不能排除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七、信息化时代的人民战争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战场数字化与网络化,武器装备智能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作战人员高素质化,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虽然这些变化给人民战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人民战争仍然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与潜力,仍然是战胜强敌的法宝。只是在新的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与拓展。
(一)参战:将在信息对抗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战争中,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战斗力的构成相对简单,一个人经过一定的训练就可以形成战斗力。因此,人民群众只要经过短期的训练就可以上前线杀敌。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它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去操纵、驾驭。普通人民群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武器装备的性能。比如海湾战争中,操纵“爱国者”导弹的士兵均有学士学位,其指挥员更多是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其次,敌作战理论的变化使人民群众直接与敌进行面对面对抗的困难相对增大。在当前与未来战争中,高技术强敌强调非接触性作战,利用高技术武器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因此,人民群众与敌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性作战机会减少。如此发展下去,那是不是人民群众就无法参战呢?回答是否定的。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已成为战斗力基本要素之一,信息流决定物质流与能量流,信息已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而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系统较强的通用性使得军用和民用界线模糊,逐步趋于统一。这为人民群众参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美军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用信息基础设施。其军方高层人士把他们军队信息化变革称为是“从市场上买来的”。美军为减少投入、共享信息、增加迂回路由,“军网”与“民网”日益走向融合。目前,美军有95%的网络与民用网络相联。因此,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每一个军用信息系统都可能成为入侵对象,任何一个懂得计算机的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战士”,可从不同的地方和领域对敌实施网上进攻。有组织的人民群众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与一根网线,就可以参与到信息对抗的战斗之中,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收集信息,实施网络战,从而支援军队的信息作战。所以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民群众除了要与敌进行接触性对抗外,还要与敌在无形空间的网络战场实施信息对抗。据悉,美、日等国已着手建立利用民间力量打信息战的机制。
(二)支前:信息与技术支援成为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战争中,人民群众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资支援前线作战,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物资保障,人民群众支前主要是人力物资的支援。而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不仅需要物资的社会化保障,而且更需要信息与技术的支援。在被称为准信息化战争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各大武器制造公司派出了大批技术人员,为美军实施技术保障。第4次中东战争 中,以色列地方机械修理师帮助以军修好了大量的战损车辆,从而使以色列60%的战损坦克重返战场,有效地补充了以军战斗力,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相反,叙利亚与黎巴嫩的战损车辆因得不到及时修理而无法重新参战,致使战斗力大减。在未来战场,因武器杀伤力增大,武器战损直线上升,而且武器的技术含量提高,因而需要大量的专业维修人员。这使军队专业维修人员少、全面保障难度大的矛盾突出,因而在需要人民群众提供物资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人民群众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其次,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战争的焦点,但是信息作战必须要有大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人才作支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方组建了众多的信息科研单位、信息平台和培养了大量的信息科技人员这样大量散布于民间、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就可形成一支重要的网络战力量。如果把这些民间力量组织起来,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就会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一股强大的生力军,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而且从信息硬件建设看,各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许多重要接口、网络站点、控制中心都是军民结合、军地一体的信息系统。它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支援提供了前提条件。人民群众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正好弥补了军队在信息技术上的不足。发挥人民群众的信息优势,构建地方信息力量体系,动员大量民用信息力量,弥补军队信息战能力,为信息作战提供有力的支援,其作用将十分突出。
(三)动员:科技动员与物资动员并举
随着人民群众参战与支前的方式在逐步发生变化,与其相对应的战争动员内容也将有新的发展。在传统的战争中,战争动员的内容主要是动员人民群众参军,为军队提供兵力资源及物资。我军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民战争。辽沈战役动员了30万人民群众组成了80个团的后备兵员;淮海战役直接服务于作战的民工就达150万人,还不算当地的人民群众参与数量。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是规模有限的高技术兵器的对抗。它不仅需要人民群众与高技术武器装备之敌实施直接作战,并提供物力保障,而且更需要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技术支援,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信息力量的支前。如何发挥地方信息力量与技术的优势,快速动员,将其投入到战争之中,支援军队的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大量的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实施科技动员提供了保障。为搞好信息时代人民战争的动员,不仅需要进行物力兵员动员,也需要注重科技动员。
八、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在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条件下,中国军事领域发生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一场深刻变革。步入新世纪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世界军事变革的汹涌浪潮、中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前进步伐,是我们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一)必须直面的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通常发生在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及战争形态出现时代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人类战争形态的时代转型和阶段划分,军委江泽民主席曾指出,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这一判断说明,人类社会历史上已大体发生过三次军事变革及与之相关的战争形态转型。而在前两次战争形态发生时代转型(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由热兵器向机械化转变)的历史关头,中华民族均错过了军事变革的良机而留下历史遗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随之出现第三次时代转型——机械化战争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型: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出极其重要手段;战场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领域扩展,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信息权的斗争空前激烈;联合作战要求指挥体系实施快速高效灵敏的指挥,现代战争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不断改变军队建设方略,以夺取新的军事制高点。未来20年,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将加速发展。对世界各国军队来说,这20年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世界新军事变革波及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变革的力度将逐渐增强,不仅发达国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性大国也将迅速实施或深化军事变革。汹涌而来的世界军事变革大潮,已向中国提出了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的时代转型,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以往相比,当前的时代转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信息化对工业或机械化积累的要求并不很高。信息化并不是在工业化、机械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就技术本身来说,工业化、机械化程度再高,也不会自然产生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军事技术变革为基础条件的,因此,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主导、带动和改造传统的机械化军事系统,将使战争发生质的飞跃,从而改变军事系统的面貌。二是信息技术更新周期短,普及速度快,扩散范围广。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我军发展信息技术提供了难得的环境和条件。
历史表明:能否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变革,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产生重大的历史性影响。当年,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导致中国军队上演了一场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的历史悲剧。今天,当百年不遇的军事变革机遇期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如果错过这一发展机遇,推动中国的军事变革,便成了我们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二)与时俱进的指导理论
一般来说,军事变革的指导理论必须解决好3个问题:变革方向、变革模式和变革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历史性机遇,军委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品质的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等的指导理论。
一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方向: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军队战争准备的形态和样式发生方向性转变,是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和标志。1993年,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实现了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转变。对于什么是高技术战争的问题,全军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清晰和深化的过程。对此,军委江泽民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高技术战争的内涵,是对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转变的进一步升华。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转变,实质是由工业时代的局部战争向信息时代的局部战争转变,具有明显的质变性质,成为我军由机械化时代迈向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模式:军队实现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军事变革最终体现为军队结构的转型和军队模式的确立。因此,军事变革指导理论必须对军队建设模式作出科学规定。1995年,中央军委明确指出,军队建设要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这一战略决策,是人类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时代要求,也是军事变革对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性要求。机械化战争要求军队是雄厚人力与庞大机械化装备的结合体,战争往往表现为大规模集团作战和数亿吨“钢铁倾泻”的特征。信息化战争对军队模式的要求则是精兵、合成,战争以“信息决胜”为主要特征,科技水平和质量水平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为此,中央军委提出的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正确把握现代战争形态转型规律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军事变革特征,已成为中国军队建设迈向信息时代的坐标。
三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途径: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完成“双重历史任务”。从工业时代中期到信息时代,西方军事强国走过的道路是:半机械化——机械化——信息化。我军处于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要努力向信息化过渡的特殊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军“努力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要求蕴涵着三个基本点:一是我军建设必须以信息化为重点,这是军事变革的标志;二是我军建设不能抛弃机械化,这是由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和我军实际所决定的;三是必须加速机械化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这是信息化战争对机械化的新要求,即机械化已不是工业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而是符合信息时代要求,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机械化。“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将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阶段性成果的完成。
总之,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和军队建设模式的转变,解决了“变革什么”的问题;发展战略和“双重历史任务”的确定,解决了“怎样变革”的问题。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解决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方向、目标、模式、步骤、时限、途径等根本性问题。中国军事变革已经历了萌芽和发育阶段,今后将跨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三)在重点环节上谋求突破
军事变革涉及诸多领域和诸多环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应突出抓好4个方面。
一是观念革命是军事变革的先导,必须下大力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100年前的甲午海战,中日战船装备性能不相上下,在个别舰船的性能上中国甚至超过日本。但从军事思想和作战指导角度看,由于大清水师观念落后、作战理论陈旧,最终导致战败。这表明,武器装备不落后而观念落后,照样挨打!因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艰苦扎实的工作,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二是科技创新是军事变革的动力,必须实现军事科技水平的跨时代跃升。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是军事变革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动力,对军事变革其他要素构成直接的制约和影响。离开军事科技及物化了的武器装备的发展,强行改变军事系统结构往往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把军事科技水平的跨时代跃升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跃升。为此,当前一是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战略性项目建设,使之进入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二是科研先行,提高起点,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援为辅的原则,注重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前瞻性,在立足当前任务的同时,把科研的瞄准点集中在信息化战争中高级发展阶段上为中国军事变革奠定中远期物质技术基础。三是着眼于提高体系与主战装备系统配套、军兵种间作战指挥系统配套和全军作战指挥系统配套,为构建现代作战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军事变革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持,必须努力铸造优秀人才群体和队伍。正如军委江泽民主席强调指出的,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必须下大气力抓好人才战略工程,重点抓好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要大兴学习之风,在全军部队形成一个学习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军事变革是历史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战略筹划、分步推进。军事变革,主要包括军事科技革命及武器装备水平的跨越;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军事思想的解放和作战理论的创新;军队体制编制的结构性改造。这4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科学的现代军事体系,这是一个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几代人的宏伟事业。因此,必须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统一筹划军事变革的方针、原则、政策及步骤,以保证军事变革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与以往的军事变革相比,面向信息时代的军事变革具有鲜明的军地兼容特征,因此 ,通用性强的军事设施和国家有关基础性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功能与军事功能,国家科技与国防科技应相互兼容、相互促进,防止重复建设,造成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军事变革必然涉及军队结构重组和人员的调整,每一阶段的成果都离不开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军队和地方必须协调规划,完善配套政策,以有力推动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
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民战争。这就决定了我军陆战型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结构模式。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我军的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力量结构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来战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但最终将经历火力信息战——信息火力战——信息战的演变过程。二是多维力量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空、地、海、天、电多维力量联合的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网络战力量与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战略机动力强。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在战场透明、打击精确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环境下已严重滞后,将逐渐被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机动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战略投送特别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体战略力量的效能。
军事高技术加速发展使我军武器装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战争舞台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统的一体化能力显著增强。覆盖空、地、海、天、电的指挥控制系统将信息化作战平台与精确打击的智能化火力紧密结合起来,使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了信息火力一体,达到作战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现配套和兼备的发展趋势。由开始注重发展导弹等进攻型武器,转变为强调发展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在进攻性武器装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都开始积极研发反导弹防御系统。各国发展的很多单一武器也体现出攻防兼备的趋势。三是机动装备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规模投送和远程投送的机动装备地位崛起,载运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潜艇能够绕地球数周航行。飞机飞行的速度达到3倍音速,战斗机的航程超过5000公里,战略轰炸机超过1.6万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机等装备可以跨洲际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武器装备发展进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领域。武器装备发展的迅猛势头使我军武器装备更新的形势非常严峻。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当前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将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积极组建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加速军队的整体转型,并率先由机械化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我军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信息化刚刚起步。这使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果我们目光短浅,行动迟缓,按照常规等完成机械化之后再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军事上的差距,不仅无法赶上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步伐,而且会被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远远抛在后面。这样,势必很难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即使最终取得胜利,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同时,如果放弃机械化建设,把建设重点全面转向信息化,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和军情,只能欲速不达。因此,我军必须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但是,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我军的本质和优势,是我军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军建设的魂之所在。丢掉了这些优良传统,我军军事变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军队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要看到,优良传统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产物,创新可以说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改革创新,使优良传统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个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新的实践赋予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尤其是要把优良传统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贯穿于、运用于我军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既成为弘扬优良传统的过程,也成为铸就创新精神的过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既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今后一二十年,是世界军事变革的快速推进期,也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错过了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错过一个时代。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更加勇敢地投身军事变革的激流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在新世纪的国际军事斗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QQ空间留言代码,非主流QQ空间留言代码是时尚年轻的世界,我们致力于最新最个性的QQ空间留言代码,QQ空间免费留言代码,QQ空间4.0留言代码,天天更新最时尚的QQ空间留言代码
 

Copyright © 2008 - 2009 QQ空间留言代码,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QQ空间留言代码站
1024x768环境下显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