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网站地图google地图百度地图学习库RSS在线PSPS联盟素材下载  PS视频教程专题 PS爱好者教程网www.psahz.com PS教程自学网QQ群
当前位置:PS爱好者教程网主页 > 文学作品 > 教程

感受那浓浓的年味

时间:2015-02-19 23:07 来源:文学作品 作者:人生感悟 阅读:

  所谓年味,不仅仅是吃喝,更重要的是亲友们的相聚,情感的交流,又一次地凝集人心,体验着生活的甜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无论是高高的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从来都是十分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瀑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

  厚重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如此,于今犹盛。在我的记忆中,我所感受到的年味始终是浓浓的,农村过年的风俗一般是从小年开始的,有的地方把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也有的地方把腊月二十四称为小年的。“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理卫生。因扫尘的“尘”字与陈旧的“陈”字同音,这就意味着这一天开始除尘布新,要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从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这期间人们都在准备年货。上世纪六十至七八十年代,国民经济相对落后,年货常常主要是土特产和家禽家畜,家里有粮有菜就算不错了,不过国家每到过年时都要分给每家每户几斤白面好让百姓包一顿饺子吃,由集体统一从乡镇粮库购领回来分给大家,然后是宰个鸡杀口猪,那时许多人家是杀不起猪的,那就 只好由集体组织杀或者几家十几家捧伙起来杀口猪,每家每户分几斤肉。当时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全国上下一样穷,穷年也是一个年,倒没有什么感官上的差异和心理上的不同。

  对待过年,其实那时大人小孩的心里是两重天,有的家长怕过年,临近过年了家里还空空如洗,年货未着落,邻里借贷年终是要偿还的,集体超支年终是要兑现的。而孩子们就盼着过年,到腊月就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天天盼着春节早日到来。孩子们的心里很单纯,因为那时只有过年才能添一件像样的衣服,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餐像样的东西(当然称不上美食佳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只有过年才能跟着父母亲去拜年走亲戚,只有过年才能玩鞭炮放焰火舞龙灯。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可以说是普天同庆。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写春联贴春联。小时候大街上没有现成的春联可卖,也许是自己多读了几年书,自己家里和亲戚朋友家里的春联都由我来写,让我好喜欢,那时春联没什么现成的资料,只靠一本通书,“开门大吉、迎春接福、六畜兴旺、全家和睦”等等,不管内容怎样,只要喜庆就可。“天增岁月人增岁,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通俗易懂的祝福对联就在那时扎根在我的脑海中。在那时,我知道了写好对联如何贴,如何区分上下联;在那时,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贴门神、也知道了秦琼、尉迟恭等成为门神的典故。春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我特别关注于各家各户的春联的字体和内容,但也碰到了一些啼笑皆非的现象,有的老百姓由于没文化不认字,所以贴春联也没什么讲究,前后门对联颠倒,人与畜对联混淆,上下联反贴的现象时常发生。

  大年三十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落,接连不断。许多人家除夕这天要点烛烧香祭拜祖宗和敬祀神明,大人小孩要洗澡,当天的衣服要当天洗完,不能留到明年去。除夕这天正式过年,大人小孩还要禁嘴,只能说好话,多说喜庆的话,不准再骂人说难听话了。全家老少齐聚一堂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以说是隆重的,年夜饭荤菜不可少,主要是鸡鱼猪肉,一般还有水饺、年糕之类,在当时也权当是一年中最奢侈的一回。年夜饭上一家团圆,杯盘交错,相互祝愿。老辈祝福晚辈年年进步,晚辈敬祝长辈健康长寿,家家户户渲染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年夜饭后还要守岁,那时只有少数人家能烧得起炭炉子,而多数人家就是燃一盆旺旺的火,把土炕烧得热热的,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说一说一年来的收成,盘一盘一年来的开支,想一想新一年的打算,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开始普及到千家万户,一家人一边围着火盆吃着除夕晚饭,一边欣赏着欢快愉快的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然后喝茶水,吃点心,嗑瓜籽,拉家长,守岁一般要到天亮。有的地方天亮时长辈要给小孩的枕头下留下压岁钱,也有的地方是小辈开始给长辈拜年问好,长辈便当时就给小辈掏出几个压岁钱,乐得小孩们屁颠屁颠的。当晚,要燃放鞭炮“封财门”,封好财门后所有家人不准随意外出,只有打了爆竹开了财门才能出行;午夜钟鸣,开始燃放爆竹“开财门”,以示新年的来临,期待一年中大吉大利。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地起来,开始穿新衣着新鞋戴新帽,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早餐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吃的是水煮的饺子,而南方大多吃的是长寿面。吃完饭后便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有的地方拜年的习惯是初一逛逛,向街坊邻居拜年;初二是外甥,向母舅大人拜年;初三是姑丈,向岳父岳母拜年;初四是舅倌,去姐姐家拜年。拜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才算过完了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家族里的长辈带领大家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后来机关单位多流行这种团拜的形式,方便简单。拜年也很讲究,跟平辈拜年握一握手抱一抱拳说几句吉利话以示共同祝愿,但向自家的长辈亲戚拜年就一般要跪下叩头了。去外婆(有的地方称姥姥)母舅家拜年、去岳父岳母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以示孝敬。拜年喝酒就是喝流水酒,跟流水作业差不多,比如去外婆母舅家拜年,外婆外公(有的地方称为姥爷)那里要请喝酒,所有的母舅家要请喝酒,所有的成年表兄弟要请喝酒,常常是这边刚上席那边就来催了,有的两三个母舅四五全表兄弟要喝上七八席,这些往往要在一天内完成,常常是搞得肚子里除了酒还是酒,个个醉醺醺昏沉沉的样子。

  不管什么年代,过年都是第一位的 喜庆而隆重。过年首要的是团圆。不管身处何方,都要想方设法回家团圆,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古代由于交通闭塞,身在他乡的游子很多梦想回家过年但远隔千山万水,只能遥望故乡写下许许多多的怀念而无奈的诗句。“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就是典型的除夕思乡情愫。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每到年关临近时,都会引发回乡潮,成千上万、几十万上百万以至近年达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外出打工人潮人山人海、心急火燎地赶着要回家过年,由于当时交通发展刚刚起步,运输能力相对吃紧,自然形成了一票难求,滞留在外的现象。广西、湖南、江西等次边缘省区还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摩托车流回家过年的壮丽景观。如今交通进一步飞速发展,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四通八达,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川流不息,大大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尽管每天的人员潮流上亿多人,即使在天南地北,也会携妻带子回家过年,看望父母,与亲人团聚。

  如今,年味依然芳香而浓厚,在规模上远超既往,在内容上又有飞跃。如今,邮政通信发达,拜年的花样又有翻新,铃声响动,电话传来悦耳的拜年声,一声声祝福像一股暖流来自电话的另一端;信使敲门,送来精美耐看的明信片,一句句祝福呈现眼前,让人备感欣慰;手机短信更加方便快捷,打开手机一条条拜年短信让人喜笑颜开;还有电视拜年,打开电视,一起电视拜年充满荧屏,处处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如今,我国的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年货市场繁荣活跃,各种年货应有尽有,只要口袋充盈,什么稀有的年货照样可以搬回家。腊月里的各大商场、超市非常火爆,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商场超市顾客盈门,大包小包采购回家。如今的年夜饭,也不局限于家里了,在各大宾馆酒店时常看到一家子人举杯把盏共贺新年。如今的年三十,鞭炮越放越大,关财门、开财门一般都要万响;还有烟花,“轰”的一声巨响,点燃的烟花在空中爆炸,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盛开,转眼间化成一串串珍珠、一颗颗流星闪耀在半空,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如今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给小孩压岁钱再也不是一二十块钱就可以了事,少说也要两三百,家里条件好的都是以千元计了。如今去拜年提点小礼物太显寒酸了,出手也是成百上千。如今去拜年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已是凤毛麟角,摩托车马马虎虎,小轿车比比皆是,大街小巷的小车拜年潮特别显眼。

  如今过年,年味尤其浓烈,有时浓烈的变了味,过一个年花销过大,更多的是担心入不敷出,人情打发过多,孩子们的压岁钱和长辈亲戚们的见面礼不断攀升,对成年人来说无形中是一个压力,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如今过年,给领导给上级部门送红包的现象越演越烈,在老百姓心目中滋生了不好的歪风;如今过年,烟花爆竹燃放超前,小车排放增多,对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大家的身体健康。

  一年一度庆新年,浓浓的年味是一种喜庆,也是一种愿望,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象征。几千年来传统风俗一脉相承,只是在内容上有一些深化和丰富。老百姓总是盼望过一个欢快祥和的年,过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让那些变了味的不良风气逐渐得到消除,回归到正常的芳香纯正的年味。

    PS笔刷下载 PS滤镜下载 PS形状下载 PS样式下载 PS动作下载 PS图案下载